

被厭惡的形式主義“團建”
編輯:2021-11-09 10:08:38
被厭惡的形式主義“團建”
公司下發通知,近期將舉行公司團建,希望各部門人員積極參與。當公司同仁們看到這則通知的時候,反應不是欣喜雀躍,反而是愁眉苦臉。為什么現在的“打工人”這么不喜歡團建呢?
一、參加公司團建的時候,不外乎就是出去吃吃飯、唱唱歌,要不就是去附近旅旅游,精疲力盡不說,期間還要不斷地對領導獻殷勤、喝酒、應酬,一場活動結束,心身俱疲。
二、喊喊雞湯口號,公司內的“打工人”們就知道這個所謂的團建就是一個流于形式的玩意兒。沒必要為了形式主義就大搞口號,強給他人戴帽子,人人都是麻木的應付。
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團建!!!那什么是團建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團建——情景模式下的體驗式培訓。
體驗式培訓是既令人興奮又富有挑戰性的,它包括很多不同的內容,像是針對個人或團隊解決問題的行動,肢體上的挑戰,游戲,仿真練習,組織練習,分享時間,有指引的冥想,及有組織的互動。在所有的活動中,學生們是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并且能夠從體驗中產生有意義、相關的洞見。
體驗式培訓由既獨立又密切關聯的五個環節組成。這五個環節是:
(1)體驗:此乃過程的開端。參加者投入一項活動,并以觀察、表達和行動的形式進行。這種初始的體驗是整個過程的基礎。
(2)分享:有了體驗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參加者要與其他體驗過或觀察過相同活動的人分享他們的感覺或觀察結果。
(3)交流:分享個人的感受只是一步。循環的關鍵部分則是把這些分享的東西結合起來。與其他參加者探討、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內在生活模式。
(4)整合:按邏輯的程序,下一步是要從經歷中總結出原則或歸納提取出精華。并用某種方式去整合,以幫助參加者進一步定義和認清體驗中得出的成果。
(5)應用:后一步是策劃如何將這些體驗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應用本身也成為一種體驗,有了新的體驗,循環開始了。因此參加者可以不斷進步。
體驗式培訓與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本的區別是前者以學員為中心,“以學為主”,而后者以教練為中心,“以教為主”。傳統的教育學習,使得教練成為演員,而學員成了消極被動的接受者,并且可能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終導致較差的教育效果。體驗式培訓強調“做中學”,學生與老師是互動的學習者,通過學習活動體驗,將學習變成學習者的樂趣和追求而不是壓力,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并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學用結合的效果。
我們針對每位學員的要求,設施了各種各樣的情景模式和趣味游戲。讓大家在娛樂中體驗和經歷不同的挑戰,學以致用,如果有這樣有趣又生動的團建我想大家才會真正踴躍的參與吧。
地址:太原市小店區化章街99號
郵箱:MUCHENGYU8@163.COM
電話:0351—2148556
手機:15235117398/13643514342
版權所有:太原沐程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備案號:晉ICP備14004140號-1